徐秋林的企业现有20多位员工,其中绝大部分是意大利人,公司已经由当地员工负责管理。 徐秋林对记者坦言,他的企业在当地华企中属于“另类”,“我的企业在前5年肯定没其他华商容易,投入比较大,要给外国员工报税,但这是基础,只有这样企业未来才能获得稳定发展。就好像盖摩天大楼,基础不打好不行,但基础打在地下是看不到的”。 意大利华商总会秘书长戴小璋对华商未来发展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目前华商已经进入了一个规范市场的转型期,华人经济在产业链内向高端环节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经营的规范和透明。他还强调,华商应更多地扮演中意经贸合作桥梁角色,以促进双方融合。 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商务处官员李少峰对普拉托华商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华人在普拉托长久发展一定要熟悉当地语言,了解并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适者才能生存;华人的协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查自律,加强同当地政府的对话协调,为华企的健康发展铺路架桥。 中国驻意使馆领事参赞唐友京在接受采访时坦承,独立、封闭、对外交往少、融入较差是当前旅意华人的普遍状况,普拉托华社也未能例外。中国使馆非常支持借助文化力量促进融合,正在意大利进行当中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就包含了推动华社与当地社会交流沟通之意。
其实,意大利人也认识到,普拉托本土企业的收缩之势难以阻挡,但他们希望把普拉托这块纺织业的金字招牌长久保留。他们也希望利用当地华人企业众多的优势,搭上中国经济这趟快速列车,实现双赢局面。 普拉托市长琴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拉托的布料生产具有悠久历史,这里缺少服装工厂,华企可以成为普拉托纺织产业链的延伸。但他强调,华商“必须遵守当地法律,不使用黑工,不用违法方式进口商品,商品销售必须出具发票”。 普拉托所在的托斯卡纳大区主席罗西7月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与中方达成在普拉托联合设立纺织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合作协议。他告诉记者,普拉托的华企对于托斯卡纳大区而言是珍贵财富,它们能够重振托斯卡纳大区引以为豪的纺织行业。 托斯卡纳大区内的普拉托省,下辖包括普拉托市在内的7个市镇,是意大利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划。省长杰斯特里是本报记者采访中遇到的唯一使用意中双 语名片的意大利政府官员。他对记者表示:“缺乏对话是当前双方面临的一大困难,希望华社和意大利方面能够加强交流。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华社完全有 可能与当地社会进行很好的融合,然而如果处理不善,也有可能出现矛盾对立加剧的局面。” 杰斯特里省长告诉记者,普拉托地方政府也在尝试利用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华社融入。今年省政府在当地高中首次举行了面向移民学生的征文大赛,前三名 获奖者中就有两位是华人,他们在文章中讲述了各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征文比赛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原本陌生的事情,”杰斯特里说,“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们能 学到很重要的一课。” 爱德华多·内西也是此次征文比赛的评委之一。这位土生土长的普拉托人告诉记者:“华人学生在文章中描绘了自己的人生、感受、对普拉托的感情,他 们展现了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我们常常谈论华人,但很少和华人交谈;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普拉托,这件事本身就意义重大。” 社会文化融合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普拉托各级政府官员对华社未来的融入持乐观态度,他们表示,目前华社二代移民的融合情况良好,他们能够大 力促进华社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琴尼市长说,在普拉托的学校里,华人孩子与意大利孩子一起上学,包括华人在内的各民族的融合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未来我们 或许能迎来真正的转变”。 在普拉托采访期间,记者入住在当地一家由华人经营的旅馆里。前台一位工作人员是在普拉托长大的华人小伙儿。他只能听懂两种语言:温州话和普拉托 话。他是华社与普拉托融合的结果,更是华社与普拉托未来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与希望所在。 (责任编辑:华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