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地区的普拉托市,人口不到19万人。据官方统计数字,这座城市外国移民人口比例为15%,华人是这座城市外来移民中最大族群,占外国移民人口的40%。而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华人移民数量远不止此。 在意大利,普拉托华人的绝对数量已经和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罗马、米兰等大城市相提并论。据网络上较权威的统计比较,普拉托已成为继伦敦、巴黎之后,欧洲第三大华人聚居城市。 普拉托除华人人口密度高外,其受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地华人企业的推动下,这座城市如今扮演着欧洲甚至更大范围内重要纺织品集散地的角色。这里华人经营的时装成衣企业名噪海外,慕名而来的各国服装经销商络绎不绝。但近些年,华人企业明显感觉到原来的经营发展方式在当地遇到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华社同当地社会的融入问题也越发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近日,新华社记者对当地华社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就当地华人的融入和发展问题采访了普拉托市市长、普拉托省省长以及该市所在的托斯卡纳大区主席。在记者动身前几天,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奖——斯特雷加文学奖授予了一部讲述普拉托本地中小企业兴衰历程的文学作品《我家乡人的故事》。在全球化和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下,自己的家族纺织企业遭市场竞争被淘汰出局,作者爱德华多·内西对此感触很深。内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将普拉托比喻为一间活生生的研究全球化的“实验室”。 普拉托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首府佛罗伦萨西北不到20公里的地方,地方支柱产业为纺织业,众多小企业根据产业链分工,形成产业集群,这一结构对产业的生机和活力大有裨益。二战后,普拉托经历了人口迅猛增长阶段,移民主要来自意大利国内尤其是南部地区,当地人口从1951年的7万多人增长到1991年的16万人之多。 据普拉托地志记载,早在14、15世纪,毗邻比森齐奥河的普拉托凭借发达的水利设备在羊毛纺织加工业以及相关贸易方面闻名欧洲。欧洲工业革命期间,普拉托的纺织生产设备和纺织品加工工艺处于领先水平,确立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进入20世纪,普拉托纺织工业的设备技术不断更新,裁制加工工艺不断提升,新型面料不断研发和应用,使得这一地区保持了在纺织品生产方面的传统领先优势,其生产加工的针织品更是在国际市场上首屈一指。 1989年,普拉托仅有38名中国人,而截至2006年底,已有超过1万华人持合法居留证生活在普拉托市。根据市政府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6月30日,普拉托市登记居民人数为18.9万人,外籍居民登记人数约为3万人,外籍人口比年初增加4.03%,华人在当地是第一大外籍族群,而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普拉托华商会副会长王增理来普拉托发展20多年,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受经济全球化冲击,普拉托许多纺织业小工厂或关闭、或面临劳动力成本高的困境,吃苦耐劳的华人移民很快在这里找到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普拉托纺织业参与国际竞争注入新活力。 2000年前后,越来越多普拉托华人开始自立门户,自产自销,凭借价格上的优势很快赢得市场,当地一些意大利服装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走下坡路。后来,华人企业又开始进军面料市场,这对普拉托当地传统的优势产业——面料生产加工构成直接冲击。有统计显示,自2001年以来,意大利人在普拉托注册的纺织企业已减少一半,而同期华人企业迅速增加。 与这一变化相伴而生,当地社会越来越注重华人增加、华企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2009年年中,受中右联盟支持的罗伯托·琴尼在普拉托市长选举中获胜,中止了63年来普拉托市一直由中左派掌权的局面。当地媒体在分析这一变局时提到两点原因:一是纺织工业区面临的危机,二是华人移民问题。随着新政府上台,对当地华企经营整治力度明显加强,预示着普拉托华社发展将进入新的调整期。 |